潮 汕 工 夫 茶(241)—— 工 夫 茶 具|世界球精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对于茶饮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功不可没。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烹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饮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先民日常生活中的饮品,并且更加讲究饮茶中的情趣。茶具在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其艺术性。这时的茶具包括贮茶、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及饮茶等。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上的诸多唐代茶具不反实物佐证了唐代茶艺的史实,而且表明当时茶具的制作水平已达到极为精致的程度。二十世纪80年代,湖南长沙窑遗址发现了一批唐代茶碗,其中有的底部刻有茶碗字样,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能确定的最早茶碗。
自唐代开始,茶事逐渐成为人们不可随意敷衍应付的正事,茶具也随之发展到成套使用的规模,其繁琐之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而茶具由简趋繁的缘由,是与当时制茶方式与饮茶流俗的大发展相对应的。
唐乾宁(公元894~898年)时期进士徐夤在茶诗《谢尚书惠腊面茶》中写道:“武夷初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木,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诗中提到“金槽”、“冰碗”和“铛”三种茶具。金槽是铜制的茶碾,冰碗则指白色的茶碗,而铛是煮茶用锅。画家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画卷中反映了唐时的茶具有风炉、茶铛、带托的茶碗、茶碾和茶粉罐。
唐代制茶釆用蒸青法,将茶叶放在甑釜中蒸熟,然后捣碎,把茶末拍制成团饼,最后将茶饼穿起,焙干后封存待用。饮茶时,先将茶饼捣碎,碾成细末,当水在釜中初沸时,以盐调味,再用竹夹环击汤心,然后用则取茶末下汤中,再置于茶碗中饮用,煎茶法成为主流。所以陆羽《茶经 · 四之器》中,将饮茶器具分为8大类24种28件。
(一)风 炉 :基本上和古代的鼎的形状相似,有三足两耳,铜或铁铸造,但远较古鼎轻巧,可放于桌上。炉内有六分厚之泥壁,用以提高炉温。炉中安装炉床,置放炭火。炉身开窗洞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放置煮茶之鍑,下有铁盘盛灰(灰承),考虑周到,很有实用价值。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标签: